因為這陣子做麵包做到不知道要做甚麼口味

於是上網查一查~~~

發現~~黑糖桂圓麵包好像不錯吃

於是就動手做看看

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媽媽經 發表於 2016-01-07 

撰文\Ruby Lai

 

高山峰與老婆結婚四年多,生下一男一女,形象從浪子變身為愛家庭的好爸爸、好老公,去年老婆在臉書透漏兒子有構音異常的問題,導致說話含糊不清,旁人總需要透過父母的翻譯才能理解兒子說的話,並說明已帶兒子接受語言治療,還說爸媽會一路陪伴成長與面對,讓兒子知道爸媽會一直很愛你。

近日高山峰接受媒體專訪時,再度提到先前兒子上幼稚園時,即因說話不清楚,與同學溝通有障礙,甚至引發搶玩具誤會,因而遭到同學疏遠和排擠,這也是兒子之後願意主動接受治療的原因,也讓他能提早發現問題的嚴重性,所幸經持續治療與兒子努力練習後,發音不清問題已進步許多。

面對同學排擠問題,高山峰不像新聞常見的恐龍家長一樣,滿腦子只想衝去找老師或是同學理論,想為兒子發聲、要他們還兒子公道,反而高EQ的藉此機會教育,他告訴兒子「說話要慢慢說」、「要學習尊重」,別人討厭或不討厭都沒關係,重要的是不要做傷害別人或別人不喜歡的事,希望兒子能擁有正確的待人處事觀念

 

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沒有規矩不成方圓,孩子犯錯誤,自然需要父母的教育和懲罰。但懲罰寶寶也要有方法,如果懲罰不當,不但對寶寶的行為起不到規範作用,更可能使寶寶的行為失序。

許多幼教專家也表示,孩子成長過程當中,

其實難免都會犯錯,無論是無心的或是故意的,

當父母在處罰孩子時,還需注意以下幾點,

以免造成不良的後遺症

  1. 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;
  2. 處罰的地點應選擇不明顯、不在公眾場合處罰,以免傷到孩子自尊心;
  3. 注意措詞、語氣,避免威脅、恐嚇的話語對孩子說
  4. 處罰後,安撫孩子,讓他知道父母對他的關心和關愛。

 

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張瀞文

 
 

獎勵

1. 和爸媽在「大床」一起睡覺。對於已經獨睡的小孩來說,回到大床一起睡一會,有回到當小小孩撒嬌、被呵護的感覺。

2. 睡在家裡和平常不同的地方。例如在客廳或後院「露營」,雖然還是在家裡,卻會讓孩子感到新鮮興奮。

3. 單獨和爸媽出去辦事或去特別的地方。對於有手足的家庭來說,能夠得到和爸媽獨處的時間彌足珍貴。

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作者:親子天下編輯部整理 / 圖片來源:親子天下(情境設計,無涉真人)

工作、家庭兩頭燒,爸爸媽媽難免會控制不住情緒,一不小心就罵了孩子一頓、嚴厲地說出傷害孩子的話!親子天下整理傷害孩子的10大NG地雷語,跟爸爸媽媽們一起回顧2015年,是否有做得不好的地方,2016年大家一起來戒吼,與孩子一起健康成長。

 

1. 負面的言語太多

「不要拖拖拉拉!」
「閉嘴!」
「講幾次了還聽不懂?」
「你快把我搞瘋了!」

《無心的壞話,會寄放孩子一輩子》書中作者伊麗莎.麥德哈斯(Elisa Medhus)指出,這一類父母親常不自覺說出口的反射用語,其實反映了成年人面對孩子不恰當行為時,立刻彈出的焦慮、憤怒或失望情緒,主要是來自成人自己的壓力,其實和孩子行為沒有什麼關係。

反射性話語常帶有負面表述,例如「不要踩水」、「不要玩那個」,會讓孩子和自己看到「做錯什麼」而非「做對哪些事」。帶有憤怒語氣的反射話語更是具有強大殺傷力,只會引起孩子反彈、畏縮或缺乏自信。

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